房地產不會是中國經濟的“灰犀!
2017-08-05
自從某報頭版刊發的《有效防范金融風險》一文提出“既防‘黑天鵝事件’,也防‘灰犀!焙,“灰犀!本统蔀榱艘粋熱詞。于是大家都在討論,房地產就是中國經濟的“灰犀!绷。
灰犀牛比喻大概率且影響巨大的潛在危機。
關于這個問題,其實很多人只關注大城市房價絕對值的增加,認為房價在這十幾年,幾乎是單邊的上漲,并且還認為,高房價問題一直未能有效解決,于是大家對房地產產生了“泡沫”的印象。
但我們要知道,十幾年快速增長的還有M2、人均工資等,資金總量的不斷擴大肯定會導致資產價格的上漲。
我們一定要記。悍孔邮怯脕碜〉,但,房子有資產屬性。貨幣長期超發后,“資產長期跟漲”在理論上就變得十分合邏輯了,因為房子成為了超額貨幣的蓄水池。
未來會不會持續縮杠桿不知道,但至少,貨幣增速是不會低于經濟增速的。只要這個鐵律不被打破,沉淀到房子中的資金仍舊會把房價托舉在目前的水平線上。
談大城市房價過高者還忽略了一個問題,就是住房資源分配的不均。盡管我國目前人均居住面積已達33㎡,但我們還要考慮人口流動所造成的供需格局變化。
像中西部、落后地區,人口流出會導致閑置住房的增加,而大城市人口持續流入則會導致住房的緊缺。
所以光看全國人均居住面積是毫無意義的,必須要看城市的人均居住面積(含流動人口)。
根據官方數據統計顯示,四大一線城市的人均居住面積在22㎡左右,也就是說,一個三口之家就只有66㎡,這真的足夠了嗎?如果剛需都無法滿足,哪來的“泡沫”?
所謂“泡沫”,說的是需求不足,并且單純由資金推動的價格上漲(如荷蘭的“郁金香泡沫”)。
但目前來說,大城市的樓市明顯不是這種情況。所以真要說哪里有“泡沫”,反而是那些房價較低的中小城市。
中國樓市既不是“灰犀!,也不是讓經濟脫虛向實的障礙。改善居住環境是實實在在的需要,也完全符合供給側改革的標準。
我們不應被高房價問題,遮蔽了產業發展與社會發展需要的客觀性!胺康禺a”和“高房價”,這兩個問題不能混為一談,相反,它們其實可以同時兼顧,不是說為了解決高房價問題,就非得犧牲房地產這個產業。
問題解決的關鍵,在于要建立長效機制,并且要將重點放到如何建立上面。